文 | 丁建庭
台风“桦加沙”终于走了!
连日来,广东全省上下齐心协力防御“风王”,既然躲不过,那便避其锋芒、与之周旋、送其过境。目前,“桦加沙”已降至热带风暴级,各地生产生活秩序正有序恢复。
天灾无情,世事无常。回头来看,这场抗击台风大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勇战“桦加沙”,广东人又硬核又幽默
(一)
人命关天,没有什么比生命安全更重要。
广东地处南海之滨,台风频发,平均一年5—7个,在抗击台风的实战中既积累了丰富的防御经验,也建立了有效的应对体系,从而才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但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最重要的经验。
这次台风“桦加沙”来势猛、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大,叠加前期台风“米娜”影响,灾害的风险性、危害性大幅增加,防御形势十分严峻紧迫。正是因为时刻保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到首位的政治自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部署。
9月2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抗击18号台风工作会议,强调全面动员起来、立即行动起来,抢抓台风登陆前的窗口期,扎实有力、高质高效做好各项防御应对准备。
9月23日,省委书记黄坤明在省委应急指挥中心主持召开视频会议,指挥调度全省进一步优化防范应对措施,要求严密布防、严防死守,全力筑牢抗击台风坚固防线。
9月24日,省委书记黄坤明、省长王伟中分别在省委应急指挥中心和省应急管理厅指挥调度台风防御,强调不懈怠不松劲抓好防御措施落实,有力有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就体现在抗击台风的实践中。
(二)
只有立足最不利情况、做好最充分准备,才有可能实现最好效果。
每到防汛防台风之时,广东就特别强调立足“防大汛、抗强台、抢大险、救大灾”,“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体现的正是底线思维、极限思维。
这次抗击台风“桦加沙”同样如此——立足其正面登陆广东这一最不利情况,统筹协调、周密部署、落细落实各项防汛防台风措施,努力把灾害影响控制在最低。
在部署上,第一时间要求“全面进入应急状态、临战状态”,明确提出“把抗击台风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工作抓紧抓实”,“努力夺取抗击台风硬仗的全面胜利”。
在行动上,全省迅速拉响防风Ⅰ级应急响应,广州、深圳、佛山、江门等多个城市采取“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等“五停”措施,全省共转移超222万人。
然而,总有一些“事后诸葛亮”跳出来唱反调,觉得有点“反应过度”。这其实不值一驳,因为防汛防台风从来不能事先精确计算损失,必须为最坏情况做最好准备。
“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用生命换来的认知升级。
(三)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
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还是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我们历来强调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才能汇聚起共克困难的磅礴力量,守护好共同家园。
各级党委、政府自觉扛起台风防御主体责任,密切跟踪台风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优化防御部署,引导群众主动防灾避险,前瞻做好人员、物资装备等应急抢险救援准备。
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及时抢修受损的水、电、燃气、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哪里有需要、哪里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
广大市民、群众首先做好自我防护,非必要不出门,在窗户玻璃上贴了“米” 字胶带,将车辆临时停放在空旷高位处,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给独居老人送水送食物……
全省上下勠力同心,汇聚成防御台风的强大合力。这是打赢打好这场台风防御硬仗的关键所在、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四)
广东,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静气是一种源于内在平和与从容的气质,表现为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广东人经历台风比较多,即便这次面对“风王”,也没有表现出紧张、无序,而是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从而使整个台风防御体系有条不紊、有力有序地运转。
气象、海洋、水文等监测预报部门和各级三防办、水利、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部门密切跟踪“桦加沙”发展趋势,24小时滚动开展监测预报预警。
各地各有关部门通过电视、广播、短信、微信、微博、高音喇叭、铜锣等形式广泛发布公众预警,开展防台风科普宣传,引导群众主动防灾避险。
镇村干部驻镇、驻村值守,广大基层工作者入码头、上渔船、访千家、进万户加强预警,千方百计将预警信息点对点、人对人地传递到位,保证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各级三防责任人和抢险救援人员全部取消休假,上岗到位、履职尽责,警察、消防、医疗、环卫、水电煤气网等部门保障人员值班值守,逆风而行,抢险救灾。
在整个台风防御体系中,省与市、部门与部门、地区与地区,既独立作战,又协调配合,信息畅通、运转畅顺,没有发现遇事找不到人、乱哄哄、首尾不相顾的失序情况。
这就是“静气广东”!抗击台风“桦加沙”,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特质。
股票小额配资,民间配资炒股,国内正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